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动态 >>浏览文章
中国品牌不仅仅是国之重器,究竟靠什么走向世界?

开课时间:2017/5/31     学习费用:元

5月10日,是国务院批准的首个“中国品牌日”,主题是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”。   

  最近以来,航母下水、大飞机试飞成功,一个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举国欢腾。航母梦、大飞机梦变成现实,国之重器,扬我国威,加上中国航空航天、高铁动车等高端制造业的领先优势,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品牌一步一步走向世界,由弱变强、由小变大。这是中国几代科学家、各领域专家和一批又一批实干企业家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。国之重器发出品牌强音,“中国品牌日”我们每一名普通人都应该为这些精彩点赞。   

  品牌强则在中国强,品牌梦构筑中国梦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还存在国际知名品牌少、品牌影响力弱、品牌话语权小、品牌价值低、品牌总体形象欠佳等问题。创新、创变、创造,在世界舞台上,飞机航母、航空航天、高端制造等国之重器为中国品牌树了榜样,也为中国创造开了先河。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骄傲和自豪。但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、大众生活消费的日常领域,中国品牌走出国门、唱响世界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。   

  拿简简单单的吃、喝、用来说,许多还是被外资品牌所包围。吃的方面,麦当劳、肯德基洋快餐遍布全国;喝的方面,碳酸饮料可口可乐、功能饮料红牛抢尽风头;用的方面,日化及个人洗护产品外资品牌宝洁、联合利华、花王等依然横行市场。医药、保健品领域,几乎所有的新药专利,都掌握在国际药厂巨头手中。我国生产的药物95%以上为仿制药,且集中在低端,从创新角度而言,除了五十年代的青蒿素以外,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原研药,就是作为发源地的中国中医药,也还没有风行全球的热销品牌,甚至不及日本汉方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。保健品方面,我们经常会看到身边人购买澳洲、美国甚至日本等国家的保健品,中国保健品能走出国门扬眉吐气的品牌也凤毛麟角。   

  问题究竟在哪?2017年年初,一则“中国造出圆珠笔头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。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存在着一个经典问句——能生产飞船火箭,却生产不了小小的笔头?2010年,我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,年产400多亿支笔,占全球市场80%的份额,为全球人均提供了6支笔。但令人尴尬的是,我国虽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,但却长期处于制笔行业价值链低端,制笔的核心技术、关键材料和加工设备高度依赖进口。实现这项技术突破的太钢集团,2016年推出10余种打破国外垄断的新产品,实现利润12.9亿元。类似这些突破关键技术的新产品,应该会成为未来中国品牌的脊梁。   

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,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品牌,从“汗水型经济”走向“智慧型经济”,中国品牌要实现中国梦、世界梦,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俯首钻研,坚持自主创新,发扬工匠精神,保持全球视野、世界眼光,大力发扬一代又一代国之重器开发创造、集成创新甚至不惜一切突破外国技术封锁、技术壁垒的拼劲、韧劲和干劲精神,不断向内求、下内功,去创新技术、创造产品,从而走向世界,改变世界,而不是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和你死我活的横向竞争,这样才是中国品牌的出路。我们期待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,以“中国品牌日”为契机,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,在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,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增光添彩!

来源:http://www.emkt.com.cn/article/658/65853.html

作者: 陈利军

  • 友情链接:

咨询热线:400-061-6586

Copyright 2013 北京宏玥博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

★ 郑重声明:以上课程信息知识产权归主办校方所有,特此声明!

京ICP备12003388号-14